日期:2023/04/25/ 17:42 來源:張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
字號:[大][中][小]
春日的高臺,處處生機勃發,生動活潑的理論宣講、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、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……一粒粒新時代文明實踐的“種子”悄然無聲融入千家萬戶,一個個生動的文明實踐場景讓文明新風吹遍城鄉大街小巷,為城市文明寫下生動注腳。
從試點摸索,到全面覆蓋,高臺縣堅持因地制宜,注重培育特色,在陣地建設、活動開展、動力機制、工作保障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,持續用力,久久為功,構建起文明實踐服務廣大群眾的圈層漣漪。
下好“整盤棋”探索“一招鮮”
雖值農忙時節,但在高臺縣新壩鎮新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,卻一如既往的熱鬧。講政策、答疑問、話增收……數十名群眾圍坐在身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旁邊,充電學習、互學交流,勁頭十足。“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,要想致富,就得學習,科學種田。”村民鄭光鵬告訴筆者,村民們隨時都可以到實踐站看書,還有志愿者對大家進行理論政策講解、文化活動輔導。
陣地資源是文明實踐活動的依托,只有建好文明實踐陣地,才能讓文明實踐活動生根發芽。高臺縣堅持縣域陣地資源統一盤活調度,按照“陣地拓展+服務延伸”的思路,積極探索“1+2+5+N”(即,一個中心,兩大區域、五大平臺,N個實踐基地)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,在城區整合紅西路軍紀念館、圖書館等各類公共場館、陣地資源,建成理論宣講、教育服務、文化服務、科技與科普服務、健身體育服務等“五大服務平臺”和黨性教育、文化文藝等15個文明實踐基地;在鎮、村、社區融合黨群、文化、民政等便民服務資源,建成實踐所9個、實踐站145個,在窗口單位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崗,構建起了點多面廣、功能完備的文明實踐服務圈。一個個嶄新的平臺,一個個創新的陣地,一個個鮮活的載體,為文明實踐活動正常開展和傳播提供了有效渠道。
壯大“生力軍”織密“實踐網”
增補就業援助志愿服務隊、應急管理志愿服務隊、市監衛士志愿服務隊……3月5日,高臺縣“踐行二十大·共創文明城·志愿我先行”集中宣傳暨“學雷鋒·我行動”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系列活動啟動,9個職能部門牽頭組建成立專業志愿服務隊。至此,高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專業志愿服務隊已達20支。
志愿服務隊伍是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主要力量。高臺縣積極探索“中心吹哨、部門聯動、各方參與”的工作機制,按照“1+N+X”的文明實踐隊伍建設模式,以黨員干部為主體,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參與,在縣級層面組建志愿服務總隊和理論宣講、文化文藝等20支專業志愿服務隊,鎮、村根據群眾需求,組建500余支志愿服務分隊、小隊,構建起了“總隊+分隊+小分隊”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,形成了縣、鎮、村三級貫通,中心、所、站密切聯動的工作格局。加強志愿者培訓和動態管理,指導各級志愿服務隊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注冊志愿者,建立信息臺賬,統一設計制作志愿服務標識、隊旗、服裝,推動全縣志愿服務標識化、規范化開展。同時,探索推出“時間銀行”,將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時長納入積分、時間管理,定期進行獎勵兌換、公示宣傳,群眾參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不斷增強。目前,高臺縣注冊志愿者達2.3萬人,服務總時長達到了75萬小時。
推出“家常菜”烹出“鄉土味”
“大爺,你們家條件符合著呢,我們爭取給你申請政策。”志愿者李夢莎耐心地為村民楊亮英講著政策。今年70歲的駱駝城鎮新建村村民楊亮英因妻子身患疾病,家中缺少勞動力,大額的就醫費用導致他們生活拮據。實踐所、站志愿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便主動上門為她排憂解難。
同樣,在黑泉鎮田間地頭,實踐所、站的志愿者們忙著為群眾宣傳政策、算經濟賬、畫路線圖,引導群眾因地因戶謀劃產業發展方向。“今年打算種植30畝地,種7畝番茄,每畝地能收4000-5000元。”在志愿者們的耐心講解和指導下,黑泉村村民李保明種地不僅有了方向,信心也更足了。
農家院落、田間地頭、村頭巷尾……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活躍在群眾需要的地方,為群眾送政策、送溫暖。
文明實踐,重在“文明”,貴在“實踐”。高臺縣把文明實踐融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,堅持一月一主題,突出“講、評、幫、樂、慶、賽”六種實踐形式,以“樓院講堂”“田間課堂”“孝德大講堂”等方式開展理論、政策宣講,讓黨的創新理論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;組織開展“最美”評選,道德模范進講堂,引導群眾在評先推優中提高自身道德素養;采取“敲門”服務、結對幫扶等方式,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;堅持“送”文化和“種”文化相結合,挖掘培育鄉土人才,開展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,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;圍繞中華傳統節日,精心策劃“我們的節日”主題活動,弘揚優秀傳統文化;開展家風家教、道德風尚等評比活動,讓群眾在互評互賽中比學趕超,激發了廣大群眾“尚善”的道德力量。
截至目前,開展專題宣講300余場次,開展“助力鄉村振興·共建美好家園”“圓夢微心愿、真情暖童心”等文明實踐活動1000余場次,培樹“文明家庭”“道德模范”等縣級以上各類典型850人次。“背包科普行”“百姓大舞臺”“文潤童心”“我為鄉親出趟診”“小板凳”理論宣講等一批特色鮮明、服務優良的實踐品牌,奏響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“大合唱”,一幅環境美、人文美、風尚美的美麗畫卷在高臺大地徐徐展開。